媒体报道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 >

30年深耕: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5-07-24    来源: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    字体显示: 默认     阅读:

30年深耕: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

——专访新疆华源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工程师李俊

 


走进新疆乌鲁木齐,有这样一个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--银朵兰药业,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它在中药民族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,不仅重塑了新疆医药产业的竞争力,更印证了民族医药在当代健康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价值。银朵兰药业隶属于新疆华源集团,新疆华源集团经过30年深耕,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已经形成中药民族药、绿色建筑和城市供热节能减排三大产业链。近日,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副总编王妍松对新疆华源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工程师李俊进行了专访,李俊董事长是管理学博士、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,兼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、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务,曾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,专访中,他向广大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事业历程、对中药民族药的执着探索,以及作为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。以下为专访实录:


王妍松:前段时间在新疆乌鲁木齐,我和媒体朋友们到银朵兰药业产业园进行了参观采访,非常有感触。银朵兰药业作为新疆中药民族药产业的龙头企业,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,也体现了对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自信,首先请李董和读者朋友说一说银朵兰药业的总体情况。


李俊:我们新疆华源集团的核心产业之一,是中药民族药产业。过去三十年来,我们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,特别是在中药民族药(尤其是民族药)的药学理论研究和创新上,重点打造新疆中药民族药全产业链,并取得了一系列中药民族药临床科学研究的成果。


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新疆银朵兰药业,这家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企业,近三十年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新疆民族药。在民族药领域,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,并着力解决药学研究的关键问题,为此,我们从源头抓起,建立道地药材种植与标准化体系,从新疆道地药材的种植入手,深入研究其化合物分子含量,并制定了严格的企业标准;制造工艺创新方面,我们通过小试、中试不断优化制造工艺;在工艺研究中,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,革新制备方法,并严格把控质量检验环节,迄今,我们共承担了138项国家级研究课题,获得专利证书35项(其中发明专利8项),主持参与制定了16项标准;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,我们也荣获国家及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1项,构建了中药民族药的知识产权体系。

打造产业链的核心目标,在于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——即新药,在临床科学实验与成果转化方面,对于民族药的经典配方,我们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严谨的临床科学实验,以获得国家临床试验批件,并系统开展一期、二期、三期临床试验,最显著的成果之一,是我们历时15年研发、于今年2月获批的复方比那甫西颗粒,我们累计完成了698例临床试验,不仅填补了新疆A证生产中药民族药1.1类新药的空白,也填补了国家新疆民族药1.1类新药的空白。

回顾我们在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方面的工作,核心在于坚持“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,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理念。我们在新疆民族药的药学、毒理学及制造工艺领域深耕近三十年,潜心科技攻关,近年来,我们研发的7个新药,其中6个已分别进入二期、三期临床试验阶段,一个已获得国家生产批件。根据统计学分析,这六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在试验中均展现出良好的疗效。例如,我们研发的“苏孜阿甫片”通过三期临床试验,证明其对皮肤病(白癜风)的治疗效果显著,这正是新疆中药民族药经典名方通过科学临床验证的典范。

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近十年来,我们持续聚焦于优化现有生产工艺,深化产业链建设与产业化发展,在这一过程中,形成了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,不仅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也促进了产业工人的成长。通过构建中药民族药技术创新体系、完善知识产权体系,我们坚持以课题培养人才,以平台造就人才,以岗位实践提升工程技术人员、科研人员及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,这不仅推动了企业的高效发展,形成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,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我们仍将系统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持续加速科研质量提升,为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
王妍松:银朵兰药业有很强的研发团队,你们现在有82个国药准字文号药品,其中民族药产品有12个。作为新疆中药民族药产业的代表,银朵兰药业挖掘和推广维吾尔医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,推动其产业化和现代化,确实是非常难得的。那么如果各地的读者朋友想购买银朵兰药业生产的产品,在网上可以买到,在国内实体的药店也是可以找得到的是吗?

李俊:是的,在产业和市场拓展方面,我们的药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地,产品线涵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(OTC),满足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。近五年来,通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,我们成功推动了以维吾尔药为代表的新疆民族药走向全国市场,部分药品更是迈向了国际市场,让更多人受益于新疆特色医药。正如你刚才提到的,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需要传承发扬。我们新疆的民族药,特别是维吾尔药,正是中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样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。在中药民族药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,我们深刻认识到,中药民族药拥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,其核心资源就是药材,新疆的道地药材资源丰富、品质优良,同时我们也关注并研究全国其他地区的优质药材,持续投入研究其特性与应用。

王妍松:品质可靠银朵兰药业的药品,现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得到买得到,而且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,希望国际化道路也越走越宽。银朵兰生产的药品主要有复方一枝蒿颗粒、复方比那甫西颗粒、寒喘祖帕颗粒等,作为医药企业,银朵兰不仅研发药品、生产药品、销售药品,还捐赠药品,请问李董,银朵兰药业经您批准,已经捐出去价值多少的药品了呢?

李俊: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疫情期间向全国各地累计捐赠了价值1260多万元的药品,所捐药品主要是复方一枝蒿颗粒、祖卡木颗粒和寒喘祖帕颗粒,这些药品在新疆、北京等地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再次印证了新疆民族药作为中医药重要分支的独特价值,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瑰宝。我们生产的新疆民族药主要治疗这些疾病:第一就是病毒性的感冒,特别是呼吸道病毒性的感冒——治这个病的药就是我们的复方一枝蒿颗粒;治热性感冒的药祖卡木颗粒;治疗咳嗽、呼吸道感染、发炎的,有寒喘祖帕颗粒;治疗皮肤病的,现在进入三期临床的苏孜阿甫片,还有已经上市的驱白巴布期片。另外,我们还有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尿通卡克乃其片、治疗便秘的通阻合牙日仙拜尔片、治疗神经性头疼的醒脑库克亚片等药品。

王妍松:企业发展壮大,李董一直不忘回馈社会,不忘在社会公益事业中贡献力量。银朵兰药业是新疆华源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,那么,新疆华源集团还有哪些支柱产业呢?

李俊:我们新疆华源集团的核心产业之一,就是绿色建筑板块(涵盖建筑安装与房地产开发),我们为国家在住宅建设领域做出了扎实的贡献,重点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:1,建筑节能领跑者:我们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上取得突破,实现了75%的节能。新疆属寒冷地区,采暖能耗大,我们的住宅项目能做到在每个采暖期、每平方米建筑面积,节约标准煤43公斤,这项成果,我们在十年前就已实现,远超当时国家要求,至今仍具标杆意义。2,绿色技术集成应用:我们构建了康居绿色科技住宅七大成套技术体系,其核心是成功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,将太阳能发电高效融入住宅本体,创新性地完成了住宅小区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一体化建设。3,节能建材自主研发: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持续科研攻关,我们成功开发了可以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HY-C97高性能铝复合窗,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,显著提升了建筑围护结构的整体节能性能。

华源集团的第二大核心产业是城市集中供热,新疆严寒漫长,冬季采暖是刚需,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核心贡献,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:在早期燃煤供热阶段,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,应用了布袋除尘、喷淋脱硫等核心技术,成功将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浓度控制在10mg/m³以下,完全达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执行的严苛标准,甚至比北京发布标准还早半年实现。随着北方地区“煤改气”的推进(乌鲁木齐采用天然气供暖),我们持续优化技术,实现氮氧化物排放达到40mg/m³以下,原国家环保部部长曾亲自带队查看我们的供热系统,现场核查确认我们的试点排放指标稳定低于40mg/m³,对乌鲁木齐有这样的供热企业表示赞叹。我们攻关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技术,对烟囱排出的120℃高温烟气进行热能回收,有效回收其中约100℃的余热,将回收的余热用于满足额外150-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供热需求,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
王妍松:华源集团在绿色建筑、城市供热这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,甚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,那么相关企业可以借鉴这样先进的技术,也希望本期专访能对有此需求的企业以启示和提示。华源集团非常具有凝聚力,这也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,接下来请李董分享一下你们的企业文化。


李俊:企业发展到一定的层面,就是文化铸魂,是一种文化学习力,我们的文化从源头开始,植根于我们的善意、向善的力量—为员工做好事,为企业做实事,为社会做益事。因为我们人都是要做事,做事就要学习、勤奋、成长,为员工做好事,就是为员工营造学习环境,搭建学习平台,为产业工人与技术人员提供勤奋实践的平台,在开展课题研究、勤奋工作的过程中,工程技术人员与产业工人实现了能力的持续提升与个人成长。为企业做实事,即我们着力推动科学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这体现了成果导向的管理智慧,切实提升企业转化生产力的能力,例如在绿色建筑领域,积极响应国家建筑节能政策,我们聚焦建筑维护结构创新、建筑与清洁能源一体化设计及景观优化设计,加速打造节能舒适、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,因此连续荣获八届“广厦奖”、四届“詹天佑金奖”、群体鲁班奖;在中药民族药领域我们系统转化新疆民族药经典名方,促其高效形成生产力,服务全国人民健康福祉。为社会做益事,即我们依托综合实力,核心是为社会创造优质产品与高科技含量用品,例如在住宅领域,我们打造节能舒适、环境宜人的居所,就是融合了文化理念与“天人合一”的智慧。

王妍松: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确实是很有意义的,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,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,也可以更好地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,促进可持续发展,华源集团也实打实地做了很多事情,这就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所呈现出的重要意义。李董非常喜欢游学,几乎是走遍世界,这次我在新疆采访进一步感受到,新疆有大好的文旅资源,想问一下,未来您有没有想过为新疆文旅的发展也做点事情呢?


李俊:这个问题很好,我也正专注于推进这项工作,以新疆中药民族药为例,我们从多个关键环节入手,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。首先,在药材种植方面,我们严格把控源头,从良种选育、规范化种植到生态抚育,逐步完善标准化建设。其次,在药学理论研究上,我们深入挖掘民族药的独特价值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,提升其理论研究水平,同时,针对药材本身的技术含量,我们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,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在生产制造工艺方面,我们不断优化流程,形成标准化的生产体系,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。

此外,我们积极与国际专业技术人员合作,通过新药研发项目,与名校、名院、名专家建立深度合作关系,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在此基础上,我们计划打造一条融合中药民族药与文旅的产业链,产业化的文旅项目不仅能够提升经济效益,更能提高全民素质,促进各族人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,银朵兰也希望能够通过打造中药民族药的文旅产业链,为提升全民素质和文化修养贡献力量。


王妍松:其实银朵兰的种植基地,面积是非常巨大的,到那里参观研学,大家就能收获很多,那么一条融合中药民族药与文旅的产业链更是让人期待,为新疆文旅做事情,不仅是商业机会的探索,更是对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的担当,这样的事业不仅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,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,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非常感谢李董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,祝福您的企业就像新疆的胡杨树一样,不停地向下扎根、不断地向上生长,在每一个发展阶段,都收获满满的成果,在商业的星空中永远璀璨。